萬福水與家鄉的記憶-萬盛河域探訪
提案單位/提案人|臺北市萬福國小
一、提案動機與目的
萬福國小學區內萬年里與萬和里社區的四塊公園綠地,在過去曾是景美溪支流舊河道,由南往北流,後與萬盛溪匯流再流入新店溪。幾經社區的變遷,舊河道上面加蓋,變成了居民平常運動休閒的公園綠地,近年來其中萬和1號公園進行開蓋工程,使舊河道要然於公園綠地旁。
這是一項環境水文與歷史交會的重要工程,萬福國小更負有傳承重要人文環境資源的使命,自2019開始設計了一系列的課程讓學生逐步地走入社區改造社區。
二、執行方 式
本計畫以實地探查、社區參與與科學實作為主軸,具體執行方式如下:
-
課程推進與環境感知
引導學生從課堂逐步探索社區河川,培養對生活環境的感知能力。
-
社區工作坊與互動
結合社區資源辦理工作坊,讓學生與社區居民建立互動關係,認識在地水文與環境課題。
-
踏查與議題討論
帶領學生進行河川現場踏查,觀察萬盛溪現況,並討論其面臨的環境挑戰。
-
公園與水文故事串聯
以三座由加蓋溪流轉變而來的公園為起點,延伸至社區故事與生態認識,並策劃社區文化節活動。
-
課程延伸與創作
延續「點亮!萬盛庄」課程,從生態切入,讓學生討論環境議題並提出行動構想。
-
外部連結與視野拓展
結合寶藏巖地景,理解萬盛溪水文脈絡,拓展學生對都市水系的整體理解。
-
歷史脈絡與潮汐知識
探討人類如何利用水路與潮汐影響,進行水文資訊蒐集與時間路徑規劃。
-
划舟實作與水樣調查
學生實地划舟探訪水域,採集水樣並進行科學分析,學習以數據解讀環境。
議題創作與展現
學生依探訪經驗進行創作,表達對水環境與社區的觀察與理解。
三、執行成果
-
社區小旅行:
結合在地導覽與學習體驗,引導學生走入社區。


社區小旅行
-
光桌上河圖 × 社區故事展演
利用互動光桌展現社區水文與 居民記憶,並由學生口述導覽。


光桌上河圖說社區 故事
-
萬盛溪划舟探訪
學生實地操舟,觀察河道、採集水樣,並進行環境議題探討。

萬盛溪划舟探訪
四、後續執行想法
擴展社區合作(SDG 11:永續城市與社區)與社區耆老及地區環保團體合作,舉辦跨世代故事交流與環境教育活動
推動環保行動(SDG 13:氣候行動 & SDG 15:陸域生態)結合划舟與生態調查,舉辦河川清潔與環境監測活動,提升學生與社區對生態保育的認識與行動力,減少生態破壞,守護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