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濕故我在】濕地社會設計競賽
February 19-20 , 2022
2002年環保署有鑑於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建置緩慢,與民眾對於河川水質的重視,引進歐美現地處理技術,開始在污染水源附近建置人工濕地等河川水質淨化工程,削減排入河川的污染量。新北市政府將原本作為垃圾掩埋場的高灘地,整治為具有污水淨化、生態、休閒、教育等功能的人工濕地。

【2022新北濕地藝術季】川流堆疊
January 08-February 09 , 2022
川流不息的河川為大地形塑多變樣貌,隨著時代更迭,人類與河川相互依存的生活方式逐漸轉變,造就專屬於每一條河流的河濱文化。 大漢溪流域承載著數百年來人類與環境互動的痕跡——從早期人們順應自然,取之於河、用之於河;晚期城市發展為河川帶來污染,人類甚至築起高聳的堤防,將河川阻絕於生活之外;近年城市文明發展日臻成熟,使人們重新意識到河川的價值,試著逐步修復,讓河川恢復原本的模樣。

【「河」力與你同在!流域環境公私協力企劃募集】成果展
December 11-16 , 2021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有絕大多數來自於河川系統,流域環境的事務,需要全民一同來關心!本年度第十河川局辦理【「河」力與你同在!流域環境公私協力企劃募集】,共補助7個流域、10組提案,並由景澤創意協力輔導,透過公私協力資源挹注,點燃淡水河內的各種流域關懷行動!邀請您前來觀看各個提案團隊投入流域行動的初衷,以及各項企劃執行的精彩成果!

【2021景澤創意夏季實習計畫】專題發表會
Octorber 8 , 2021
今年夏季實習的同學們,除了參與環境管理部、環境教育部、社會設計部、設計部、行銷企劃部等不同部門的專案實作。八位實習生也分為三個小組,透過跨領域的合作討論,以基地調查、訪談、問卷等方式,提出解決問題的規劃與方案。本次的分享會,同學們將分享這段時間的成果。誠摯邀請您一同參與,進行跨域的討論與交流,激盪創意火花!

【石門「海灣竹巢」公有地景觀設計工作坊】
September 06 , 2021
新北市石門區海灣新城依山傍海,環境優美,多年來因住戶減少而逐漸衍生環境問題。為改善現況,社區自去年成立管理委員會,陸續辦理環境改善工作。今年啟動「海灣竹巢」社區規劃師案,針對建築物前方公有土地辦理環境景觀營造工作。為擴大了解地方需求,將此打造為美觀又好用的公共空間,將辦理景觀設計工作坊。誠摯邀請關心海灣新城未來發展、熱愛石門或對北海岸景觀風貌有豐富想法的朋友,一起來提供意見及參與後續工作。

【石門海灣新城環境藝術共創志工】招募中
September 13-19 , 2021
位於新北市石門區海邊的「海灣新城」,隨著歷東北季風長年的侵蝕,導致建物外觀變調。2021年時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與社區居民攜手一起改善環境,除了將前方原本雜亂叢生的竹林去除之外,也與藝術家李蕢至 共同創造「海灣竹巢」的休憩園地。

2019 景澤創意公民科學講座:公民科學家不可不知道——小幫手「iNat」見面會
January 02, 2020
在野外發現不認識的動植物,你會怎麼辦呢?是隨身攜帶百科全書呢?還是將照片拍下來詢問專家呢?
還在苦惱以上的答案嗎?
目前在網路平台上逐漸興起以公民科學方式共享資源的軟體!國立嘉義大學的林政道老師與香港研究團隊一同合作,將來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生開發的軟體iNaturalist 翻譯成中文版,讓學生在野外可以將不認識的動植物拍照上傳,請專家協助鑑定物種。
是不是開始對iNat有點好奇了呢?本次主題公民科學家不可不知道小幫手iNat見面會,特別邀請到「 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 林政道老師」與我們分享,邀請大家共襄盛舉

湳仔溝鐵馬驛站推廣活動
December 20, 2019
板橋區除了外圍的大漢溪和新店溪外,還有公館溝、湳仔溝、港仔溝,以及大安圳流經板橋區內。
早期的漢人,便是引取這些河溝的水灌溉種植水稻,也以河道運送稻米、茶葉或樟腦等經濟作物,再轉運至淡水河沿岸,因此湳仔溝過去曾被稱為湳仔港,是板橋重要的港口。
隨時代變遷,板橋商業發展良好,並被政府規劃為輕工業城市,此後設立許多工廠,這些河溝,現在皆失去灌溉功能變成排水溝,甚至被加蓋成暗溝,難以在地面上看到,目前僅有湳仔溝未被完全加蓋,是珍貴的景象之一。
本次活動希望透過環境教育推廣、實地觀察與省思,結合歷史與現況,讓參與者體會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同時更認識湳仔溝鐵馬驛站重要的功能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