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頭潛鴨,鴨如其名,以潛水方式覓取食物,擅於收攏翅膀潛水,這項潛水特技讓牠有了潛鴨名稱。
濕地的白目鳥
青頭潛鴨屬於濕地型鳥類,常活動於池塘、湖泊,與流速緩慢河川等深水區域,及蘆葦和水生植物較豐富的環境。沿海地區也可看到牠們的身影。
牠的體型約45公分。雄鳥的繁殖羽,頭頸部為帶有閃亮的黑色,並透著深綠色光澤,前頸與胸部是暗栗褐色,腹部及體側是白色,胸部的褐色區域和腹部的白色區域截然分明,在水鴨中很獨特。非繁殖羽期,雄鳥與雌鳥相類似,雌鳥體羽均為暗褐色。雄鳥的重要特徵為眼睛白色,是名副其實的白目鳥。
害羞的飛行員
青頭潛鴨常與其他潛鴨鳥類混群,集體覓食、避敵,好有個照應。鴨群總是呱呱呱地聒噪鳴叫,但青頭潛鴨非常安靜,只有在求偶期會發出粗啞的Graaaak叫聲,其他時節沉默低調,個性膽小羞澀。
別看牠性子害羞,活動能力可是相當傑出,靈活度比一般鴨科鳥類高。青頭潛鴨的翅膀強壯有力,飛行速度快,飛行時頸腳伸直,多呈低空飛行,隊形常呈楔形。地面行走也迅速,在水面起飛時更是靈巧,不需要助跑起飛,可以快速地從水面衝飛而起。
在食性上,牠屬於雜食性的鳥類,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如水草、草種子,同時也吃螺貝類、水生昆蟲、甲殼類、蛙類等動物性食物。潛水覓食的青頭潛鴨,常在水面下游泳找尋食物。牠喜歡將巢築在水生植物茂密的湖邊、浸水草叢間、林間河流或池塘,有時巢就漂浮在水面上,有時則在近岸的灌叢枝間。
每年現蹤台灣僅有個位數
青頭潛鴨是稀有的冬候鳥,每年出現在台灣度冬的紀錄少於10隻。繁殖期在五月至七月間,主要繁殖地是在貝加爾湖以東及中國東北與華北地區,秋冬季南飛至中南半島、南亞一帶。台灣位於青頭潛鴨度冬區的邊緣地帶,沒有繁殖紀錄。牠曾現蹤於台北淡水河流域、彰化大肚溪南岸、台南曾文溪口、屏東龍鑾潭、宜蘭無尾港、花蓮秀姑巒溪,及離島金門、烈嶼。 牠曾是廣泛分布的鳥類。但因生態環境惡化、人為開發濕地,及過度狩獵,讓性喜群體活動的野鴨,極易被一網打盡,青頭潛鴨的數量自1990年代起突然下滑。國際保育聯盟於1994年將青頭潛鴨定為「易危」級別,2008年調升至「瀕危」級別,2012年更評定為「極度瀕危」,目前全球數量不到1000隻。台灣已列入鳥類紅皮書之中。 極危的青頭潛鴨,是比大貓熊還要稀少的珍稀潛鴨,主要繁殖地的中國,透過改善濕地環境、取締非法捕獵、及環境教育宣導來保育青頭潛鴨。在台灣,如果到野外的河畔湖邊,有幸看到如此稀有的青頭潛鴨,記錄牠,觀察牠,祝福牠,並且為河川和溼地保育付出心力和行動,讓青頭潛鴨能夠繼續悠遊在天空和無數水濱。
參考資料
青頭潛鴨的基本資料 https://taieol.tw/pages/72545
青頭潛鴨的特徵行為與危機及保護狀況 https://e-info.org.tw/node/207681
青頭潛鴨的全球分布圖 https://ebird.org/species/baepoc1/
青頭潛鴨在臺灣現蹤記錄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9%9D%92%E9%A0%AD%E6%BD%9B%E9%B4%A8
關於【極危動物】系列 — — 臺灣極危五大脊椎動物
有許多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危機,讓我們看看牠們、想想牠們的處境,進而在生活中選出一個良善相處的方式吧!臺灣極危五大脊椎動物們來自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林務局發表的「紅皮書名錄」,這名錄讓我們更了解牠們生存受威脅的狀況,而五大類群包含陸域哺乳類、鳥類、陸域爬行類、兩生類、淡水魚類,共評估617種,其中極危的動物就有15種!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