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極危動物】想要長大的日本鰻鱺

每年的「土用丑日」鰻魚節(今年是7月27日),日本就會食用鰻魚進補;臺灣受日本影響而開始有食鰻魚飯的文化,近兩年在雲林口湖也舉辦食鰻節推廣鰻魚。只是日本的鰻魚,有大部分來自臺灣西部所養殖,近年來野生鰻苗數量減少、價格升高等訊息,不但反應了養鰻產業的困境,也隱含著生態危機。


河底的神祕「長身客」

有看過蒲燒鰻魚飯照片的人,對那醬燒入味、油亮可口的鰻魚印象應不陌生。這被日人及國人食用的鰻魚,大多為又稱白鰻的「日本鰻鱺」,體型細長像蛇、像長繩,在水中可是生龍活虎,以波浪曲線前行。牠沒有任何花紋,生來素樸,背部深灰帶綠,腹部則為白色,常待在河川的底部或洞穴中,行蹤神祕,總在夜晚才出來行動。

長長的產卵路

牠成長的歷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卵、柳葉魚期、玻璃鰻、鰻線、黃鰻及成鰻,其中在玻璃鰻時期,整個身體呈現晶瑩透明的狀態,十分特別。而且要走過一生,得伴隨長遠的路途。 日本鱺鰻在達到性成熟時,會長途回到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群島西邊,大約在4至8月時產卵,產完卵後就結束一生。而卵孵化、變態成透明身體的玻璃鰻後,才跟著北赤道暖流及黑潮,來到臺灣、中國及日本一帶的河口,而這樣的歷程大約要經過半年。在臺灣西部的養殖業者,於是在10月至隔年2月的河口,捕捉由玻璃鰻轉為鰻線的鰻魚寶寶。因此捕鰻苗的人曾說:「捉鰻線,賺過年錢。」

鰻的危機

只是近30年來,族群數量至少減少一半的日本鰻鱺,在IUCN上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而在臺灣的紅皮書裡面,也被列為極危物種。 曾經有很大族群、外銷額曾達100億的日本鰻鱺,到底面臨什麼危機? 因人工繁殖成本高,養鰻業者大多還是以捕捉野生鰻苗為主。加上捕撈技術的進步、需求量大,鰻苗被抓得多了,回河川的便變少了。即使漁業署立下管制捕撈的規定,但仍可捕鰻的季節(11月至3月),卻含括了大部分鰻苗游至河川的時間。此外,棲息地河川被水壩切割,以及污染的現象,都讓日本鰻鱺的生存大受威脅。

讓鰻鱺伴人長長久久

為了不讓日本鰻鱺絕跡,也讓後代可以享用鰻魚,我們可以支持更有效管制鰻苗捕撈的方式,或者參考臺灣海鮮選擇指南,減少食用鰻魚,改吃其他「建議食用」的魚種。如果真的要吃鰻魚,可以支持有產銷履歷的鰻魚產品,讓長途跋涉產卵的日本鰻鱺能好好長大。

 

參考資料

 

關於【極危動物】系列 — — 臺灣極危五大脊椎動物


有許多動物正面臨滅絕的危機,讓我們看看牠們、想想牠們的處境,進而在生活中選出一個良善相處的方式吧!


臺灣極危五大脊椎動物們來自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林務局發表的「紅皮書名錄」,這名錄讓我們更了解牠們生存受威脅的狀況,而五大類群包含陸域哺乳類、鳥類、陸域爬行類、兩生類、淡水魚類,共評估617種,其中極危的動物就有15種!

776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