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北濕地藝術季

Wetland Art Festival of New Taipei City

​關於「新北濕地藝術季」

新北市板橋區的大漢溪沿岸坐落了8處人工濕地,串聯為河畔的綠寶石,利用其濕地處理板橋區的民生排放水、淨化大漢溪水質、改善昔日水質汙染嚴重的生態環境,創造多樣性的生態棲息空間,吸引多樣豐富的物種,如鶺鴒科、秧雞科等數十種鳥類及兩棲類爬蟲和昆蟲棲息,保留完整的河岸次生林,同時也提供民眾休閒娛樂的場所,打造成為豐富的大漢溪濕地生態廊道。

 

為了凝聚更多民眾對在地生活環境的認同,提升濕地生態環境的素養,凝聚在地志工對濕地生態保護的意識,宣傳濕地生態系服務功能之價值。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於2017年在新月橋下,首屆舉辦「新北濕地藝術季」,透過展示自然藝術裝置,友善市集、音樂展演等不同元素與形式,帶領民眾走入不一樣的濕地展演空間,開啟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對話,連結環境與人的關係,在作品互動的同時,與濕地的連結也就此展開。

 

邀請大家一起越過堤防,來到大漢溪溪畔,親近濕地、感受濕地,透過藝術季系列活動,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濕地,理解濕地的重要性,進而思考濕地,乃至於整個自然環境與你我的關係。

2022

2022

新北濕地藝術季

今年,將回到城市聚落發展的起點,河流一直承載著我們的記憶,並在這時間與空間的堆疊,維持著人與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如同人工濕地淨化污水與支持生態的作用,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與環境和平共存。


回到城市還未建立的時期,河流是自然擺盪的,河流周圍低窪地區,因河流的漫淹,形成濕地。最早人類生活與河川有密切關係,包括取水飲用、洗衣、洗澡、引水灌溉,載運貨物與人等,這些生活用水直接排回河川,河川的自淨能力能將水質淨化,人類文明也自此發展。


但隨著城市發展、人口增加,對土地需求增加,為了不讓洪水淹沒城市,河岸築起堤防將人與河 隔開。又因應現代化發展,人類也不需要直接從河川取水,人跟河川的連結也逐漸越來越遠。


現代,為了因應人類大量的生活污水,新北市政府於大漢溪旁建置了人工濕地,除了淨化外也支持了許多生物生存,人們發現濕地的價值。我們也思索如何透過各種方式,將人們帶回到河濱,重新思索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河流的關係。找尋河流沿岸的發展脈絡與故事,將這些情感與記憶,轉化為我們對於環境的關懷。

川流堆疊 海報 banner 外框_工作區域 1 複本 3.jpg

川流堆疊

河川的流動永不停息,環境地貌與文化的不斷地變化,堆疊成我們與河的記憶。

「川流」表示河川流動,生生不息,亦表示週 邊人工濕地等水文環境。 「堆疊」 涵蓋環境、人文歷史、情感記憶,從過去到現在,甚至未來不斷累積的歷程。


邁入第四屆「2022新北濕地藝術季」特別邀請創作者一同進入濕地,透過實際觀察與科學方法,理解濕地物理、化學,以及生命之於濕地的關聯,期望透過創作展現出大漢溪濕地所蘊含的多元價值與豐富樣貌。

2022藝術作品

Art Work

邊界-02.jpg

邊界之外

臉頰緊貼地球(吳有容&林詩樺)

|共創對象|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學生、輔仁大學藝術與文化創意學士學位學程學生、新北市濕地珍水志工隊

「城市早已超載,人們將自身與自然劃定一道道的牆,整個台北城被脆弱的河堤包圍著,而這道防線是在保護人們的生活?還是將人推離生活之外? 河堤外圍的人工濕地,作為城市與自然的過渡,背負著淨化水質的使命,亦是人類「集體排泄」的最後一道防線。」作品為邊界上編結的繩索,在河堤上翻越,指涉並突顯這些存在而被忽略的隱形防線。

荷居

李蕢至

「荷居」位於荷花池旁,呼應濕地內自然植物的淨水功能。以荷葉形狀結合水生植物的維管束特徵,結合了現代工業科技和自然生態智慧,也是一件工業文明在自然之間的交會的作品。在這個淨水、賞景與休憩的人工濕地環境中提供了遮蔭與乘坐的功能,也回應都市中的休閒觀光發展與自然在土地上共生風景。

20211219-20李蕢至_荷居.jpg
舞蹈1.jpg

與濕地共舞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彭筱茵

|共創對象|新北市立板橋國民中學、

與濕地共舞工作坊參與夥伴

「濕地女神動次動」──在水一方,走來了一位「濕地女神」,她帶著濕地的不同動能,給予萬物滋養、循環。與女神遙遙相映,幻形為濕地各種生命形態的人們,生長著、躍動著,回應濕地的賜予。當人與濕地相會共生,讓我們一起在層層流動中,以「沈澱、過濾、吸附、平衡」的『濕地動次動』舞步,更加認識女神-新海人工濕地的功能、力量,與之共生同舞forever。


編舞/演出:彭筱茵;共同創作/演出:陳怡靜、莊凱雯、陳學愉


「與濕地共舞」律動工作坊,帶領參與者進入新海二期人工濕地,模擬濕地中的生物與生態環境,以及踩踏「濕地動次動」舞步,在「沈澱、過濾、吸附、平衡」的濕地動能中,體感濕地淨化的功能,重新思索與河流與生活的連結。

微觀自然—水生植物的微觀世界

李蕢至

|共創對象|新北市立板橋國民中學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說明了萬物在微觀與宏觀眼界的轉換,從觀察的實踐到覺察的感悟。 此件作品由李蕢至藝術家與新北市珍水志工趙淑芬老師,帶領新北市立板橋國民中學學生進行了一場結合自然生態與藝術的學習體驗。認識濕地、觀察常見濕地水生植物:香蒲、蘆葦、大萍、布袋蓮之切面,並將其繪製下來。也回應作品「荷居」,以荷葉的形狀結合水生植物的維管束特徵的概念。

荷居共創_工作區域 1.jpeg
流域心生.jpg

流域心生| 聲音記錄、淨濁.野居鳥屋

陳冠蓉
(協力: 許亞、李依佩、梁棨筑、李謙宏、李誠誌)

|共創對象|流域心生工作坊參與夥伴

從新北市人工濕地開始的流域文化探索。藉由淡水河上游、大漢溪濕地沿岸環境變化的感官線索,尋找人與水、自然及傳統手藝重新連結的可能性。主要以舊時常民生活的竹材,築出一處連結流動淨化、發酵印象的場景。並與現地上試圖回應生態與土地關懷的手作鳥屋,彼此相互對話呼應。

2022系列活動

Event

藝術作品導覽

每梯次共30人,線上報名20人、現場報名10人

|日期|
01/08(六)、01/09(日)、01/15(六)、01/16(日)

|場次|
15:00-15:45 / 16:00-16:45

|集合地點|
新月橋板橋端 引道旁服務台 活動報到處

濕地導覽

每梯次共30人,線上報名20人、現場報名10人

|日期|
01/08(六)、01/09(日)、01/15(六)、01/16(日)

|場次|
15:00-15:45 / 16:00-16:45

|集合地點|
新月橋板橋端 引道旁服務台 活動報到處

藝術家分享

01/08(六) 15:30-16:30
策展人吳思儒/康雅筑/李蕢至&Lua Rivera

01/09(日) 15:30-16:30
元智大學藝設系/王昱翔/陳冠蓉&許亞
01/15(六) 15:30-16:30
濕地環境教育分享 吳思儒

01/16(日) 16:30-17:30
臉頰緊貼地球/舞蹈生態系
|地點|
新月橋板橋端 活動帳篷區

DIY工作坊

DIY工作坊

每梯次共30人,線上報名20人、現場報名10人

01/08(六) 蘆葦小掃把

01/09(日) 香蒲杯墊

01/15(六) 植物拓印方巾

01/16(日) 草編稻草人

|場次|
13:30-14:00 / 15:00-15:30

16:00-16:30 / 17:00-17:30

|地點|
新月橋板橋端 活動帳篷區

闖關抽獎

|日期|
01/08(六)、01/09(日)、01/15(六)、01/16(日)

|抽獎場次|
14:00、15:00、16:00、17:00 (每場各10分鐘)

|地點|新月橋板橋端 活動主舞台

精彩演出

「濕地女神動次動」生態舞蹈演出

|表演者|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時間|
01/16(日) 14:00-14:15

|演出地點|
新月橋板橋端(新海二期人工濕地)
|集合地點|
作品點位14(川之云旁) /
作品點位12(質與植的過渡-面)

環境友善市集-裸裸實驗市 Zero Market

|時間|
01/08(六)-01/09(日)
12:00-18:00
 

01/15(六)-01/16(日)
12:00-18:00

「與濕地共舞–濕地動次動」身體律動工作坊

「與濕地共舞–濕地動次動」身體律動工作坊

|講師|
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 彭筱茵藝術總監

|時間|

01/16(日) 15:00-15:45

|集合地點|
請先至服務台活動報到處,
再至作品點位14(川之云旁)

音樂表演

01/08(六)

15:15-16:00                  迪子

16:15-17:00 王芩敏jiMMY

17:15-18:00                  Ash

 

01/09(日)

14:15-15:00            尚 Max

15:15-16:00                 迪子

16:15-17:00      悊瑋大樂隊

17:15-18:00                  Ash

01/15(六)

14:00-15:00           我是家園

15:00-16:00  王芩敏jiMMY

16:00-17:00       悊瑋大樂隊

17:00-18:00           樂老魯蛇

01/16(日)

14:15-15:00                   迪子

15:15-16:00             尚 Max

16:15-17:00       悊瑋大樂隊

17:15-18:00        樂老魯蛇

|地點|
新月橋板橋端 活動主舞台

表演.png

-表演-

市集.png

-市集-

導覽.png

-導覽-

創作分享.png

-創作分享-

闖關.png

-闖關集點-

DIY.png

-DIY-

抽獎.png

-抽獎-

2019

2019

新北濕地藝術季

「2019新北濕地藝術季」以「交融」為主題,期望透過科學、藝術、社會、生態的交融,創造多元社會角色的平台,包含民眾、青年、專家、機關等,進行藝術共創,本次藝術季展期辦理在11月9日(六)至12月8日(日)秋冬候鳥季節,邀請大家一起來欣賞濕地、觀察濕地並走讀濕地之美。

 

今年以濕地三元素「水、土壤、生命」以及延伸濕地服務功能「調節、緩衝、供給」為子題,共展示六個藝術作品,以共創形式,包含藝術家與板橋國中共同創作藝術品《濕地關係網》、《大地織帶》,割稻趣活動與民眾共創藝術品《秋收冬藏大米缸》,輔仁大學學生與民眾共創藝術品《川川》,小小濕樂園系列活動的親子共創藝術品《濕壤循理》,以及濕地夏令營青年創作的藝術品《親侵濕地》。透過自然素材與民共創,展現人對自然的生命經驗,自然對人的互動過程,透過新北人工濕地的平台,展現生活與環境的連結。

 

2019新北濕地藝術季開幕音樂會,將集結一整年度系列活動成果,於11月09日(六)下午3點20分至晚上8點,於新月橋下(板橋端)辦理,有闖關大地活動,可兌換摸彩券參加抽獎,有機會還能抽中精美環保好物喔!周末假日,歡迎大家作伙來走進大漢溪畔,於一起在濕地野餐、逛友善市集、闖關集章、賞藝術作品,還有免費手作拓印活動、精采戲劇、音樂表演等,免費自由入場,歡迎自備野餐墊、食物與杯盤一起同歡,來場大自然與藝術的交融吧!

交融海報_V6 (1) (1).jpg

​交融Merge

隨著濕地律動,與之交融共生,相生相惜。

今年濕地藝術季,透過多元參與濕地教育與藝術共創行動,展開科學與藝術的對話。帶領民眾透過認識濕地的水源、土壤、生命元素,以及延伸濕地服務功能的調節、緩衝、供給,共創包含《川川》、《濕壤循理》、《親侵濕地》、《濕地關係網》、《大地織帶》、《秋收冬藏大米缸》等六件作品,超過五百人次的參與共創,呈現出社會對於自然生態服務的多元理解,透過濕地的舞台,分享彼此對濕地的生命經驗,理解自然無私地給予,讓我們取之取自然、用之於自然,理解人與自然相互滋長並依存的重要性。 

 

期待人與濕地,透過「交融」相互理解,以創造和諧共好的願景。

2019藝術作品

Art Work

水── 《 川 川 》

共創|輔仁大學景觀社設計學系、小小濕樂園四月主題活動參與民眾、景澤創意有限公司

材料|木板、廢棄布料、濕地植物、棉線

今年四月舉行「河川記憶共創工作坊」,以水為主題,透過編織藝術,將新北人工溼地處裡板橋生活污水的意象,藉由自然素材與廢棄布料,以淺藍色調、低彩度色調、自然素材之綠色調、深藍色調之安排,示意水源自天空或河上游,流經城市後之汙水,藉由濕地淨化過程,流向大漢溪至海的過程。

本次除了邀請民眾參與,更與周邊學校-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學生共同合作,帶領學生走進濕地,藉由導覽課程為學員建立濕地知識,拉近人與環境的距離,再透過與民眾共創藝術活動,讓學生培養溝通與帶領的經驗,並用藝術創作分享對環境的感知。透過體驗與創作的方式,為大眾在新北濕地場域中建立記憶點,達到活化及永續管理大漢溪濕地服務中心之目的,讓民眾認識濕地、自發性的愛護環境、重視生態保育。

土 壤── 《 濕 壤 循 理 》

共創|小小濕樂園九月主題活動參與民眾、景澤創意有限公司

材料|竹子、石頭、麻繩

濕地內的土壤通常排水性較差,才能夠蓄積水源,提供植物生長、生物的棲息及水分供應、涵養和淨化等功能,然而,土壤由大大小小的顆粒所組成,透過土壤黏粒 (帶電荷膠體) 的特性,當水通過土壤藉由吸附、離子交換等作用去除水中雜質,讓有機汙染物可被土壤之微生物降解,重新回歸土壤循環利用。

於今年九月所舉行「濕壤循理」主題活動,以土壤為主題,透過濕地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以石頭與麻繩象徵水流經土讓的淨化過程,透過共創一起編織象徵著濕地土壤的淨化功能的意象。

生 命── 《 親 侵 濕 地 》

共創|2019勇闖鹿角溪人工濕地-濕地小尖兵夏令營「濕地共創工作坊」

材料|帆布、外來種植物(小花蔓澤蘭、大花咸豐草)

夏日假期,透過夏令營活動帶領孩子進入濕地,一窺濕地豐富的生命力,然而,環境中本土種與外來種的交互關係,透過共創拓印的方式,利用濕地外來種植物(小花蔓澤蘭、大花咸豐草),並藉由反白與非反白的視覺錯視方式,以物種反白以表示為本土物種、以物種為外來種植物拓印色表示為外來物種生物,訴說濕地看似和諧的土地中,暗藏的生態威脅與影響的故事!

調 節── 《 濕 地 關 係 網 》

共創|林資芬、板橋國中學生

材料|麻線、特多龍繩、竹篩、束帶、鋼索

濕地是水域與陸域之間的交會地帶,擔負兩者之間的平衡與協調,是保護水岸與土壤、淨化水質、調節洪流、補充地下水的重要角色,甚至有調節地區微氣候、固碳等功能。

在這之中,不管是動植物之間的生態鏈、有機與無機物質的流動、水土之間,所有的角色皆彼此牽引,一條條關係鏈彼此串連牽動,形成複雜的關係網絡,如此錯綜關係的總和就構成了調節。此作品將濕地廣大而複雜的關係網,縮影到自然之樹與人造之橋的連結,在空中拉出以繩線交織成的調節關係網,其中橘色的繩線帶有警示之意涵,就像濕地的處境,隨時都有變動的可能。期望讓觀者透過視覺聯想,進而思考濕地中複雜而多樣的角色與關係。

緩 衝── 《 大 地 織 帶 》

共創|楊芳宜、板橋國中學生

材料|稻桿、稻穗、竹條、麻繩、草坪釘、撿拾自然物

濕地如海綿般涵養水份,當地下水不足時能給予補注,當洪流來襲時,能降低能量減少災害,緩衝對周遭環境影響。以大地為畫布、稻桿編織為創作核心,在這塊綠地上,織起濕地的重要功能─如海波般的緩衝曲線,在橋下延伸,是緩衝的能量中軸。一側是一條條稻稈纏繞編織成的圓盤,與板橋國中師生及藝術志工共創製作,以「編織」雖重複但療癒的正向力量,展現水往下流的過程中,遇阻礙後繞成圓的濕地「緩解」功能,面對不同衝擊,是減少災害,也帶來希望;中軸另一側有現地長出的綠色植物,穿插擺放撿拾來的深色自然物,在象徵希望的種子後方,呼應濕地除了能緩衝破壞之外,也具有涵養大地的關鍵角色。濕地以母親之姿,織起孩子的多種需要,編出生命循環的永續。

保 護── 《 秋 收 冬 藏 大 米 缸 》

藝術家|陳德龍、割稻趣活動參與民眾

材料|鐵件、稻草

稻米豐收是每個農家最期待的事,利用收成後的稻草編織成守護米缸的稻草人,象徵農民豐收的意象,米缸則是代表稻米是人民生活的基礎需求,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係

2019系列活動

Event

2019新北濕地藝術季

藝術展期|2019/11/09-12/08

定時導覽|平日(5-20人以上電話預約)、假日(六、日下午15:00-16:00)

藝術創作分享會

策展人、創作者、志工分享創作過程,邀請大家一起激盪出各種有趣的對話、觀察與經驗分享。

割稻趣

帶領民眾在濕地裡走讀聆聽,透過「認識」濕地故事,「體驗」割稻樂趣及「共創」手作自然素材,深入瞭解濕地保育的重要性,反思生活與濕地的關連,交融濕地與在地居民的情感,重建自身與環境的關係。

2019勇闖鹿角溪人工濕地

濕地小尖兵夏令營

夏日假期,讓城市的孩子們遠離手機電腦的誘惑,走進鹿角溪人工濕地的瑰寶裡,帶領孩子親近大自然,增進與濕地環境互動的體驗營。

小小濕樂園系列活動

2019年每月一場小小濕樂園系列活動,透過闖關遊戲、濕地走讀、手作體驗等方式,帶領民眾以有趣的方式來認識濕地及其生態故事。

2018

2018

新北濕地藝術季

2018年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舉辦第二屆「新北濕地藝術季」,以「共生」為主題,利用濕地的自然素材進行藝術創作,並透過精彩的系列活動帶領人們思考人與濕地共生的願景。首先登場的是8月4日在新海三期人工濕地舉辦的500人「割稻趣」活動,當天民眾創作的稻草人也都成為新月橋下最可愛創意滿點的作品。開幕活動則於8月18日下午4時在新月橋下熱鬧舉辦,現場集結20個綠生活市集攤位,推廣好食、好物;「鹿角溪溼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演出生動活潑的兒童劇《勇闖鹿角溪溼地王國》,「巴奇先生」、「把妹哥」、「沈筱卿」和「塔塔」接力表演,帶來讓人如癡如醉的音樂演出,陪伴民眾度過了美好的盛夏之夜。開幕當天亦達成一件創舉,全程不使用一次性用品,降低了垃圾的產出,愛護地球,與環境共生!

 

今年春天為期一個月的徵件,6月初公告獲選的兩組藝術家,歷經3個月的創作期,前前後後共約25名志工的全力相挺,藝術家帶領大家完成了兩件大型自然藝術裝置-《向上》及《迴圓》。本次藝術季以「共生-人與濕地共生,生生不息」為主題,藉由與環境連結的大型自然藝術裝置,思考人類如何與濕地共處,喚起人們重視濕地、重視環境。來自臺灣淡水的藝術家陳瑞錦,創作作品《向上》,以野地裡的蟻窩為發想,在生態循環中,螞蟻扮演分解、結構、解構的重要角色,合作共生共享的生存法則,使它們在氣候變遷人為破壞中依然可以安居立命。而藝術家蔡宜樺與蔡依潔,其作品《迴圓》外觀看似兩個分開的獨立環型裝置,其中一部份體積大於人(觀者)的體型,而另一部份小於人體,擬仿與環境的關係中的可見與不可見,試圖使民眾在「走進作品」與「旁觀作品」的同時,思考人類置身於大自然環境中能成為的角色。

藝術季_宣傳海報.jpg

​共生

人與濕地共生,生生不息

共生是「共同」「生活」,生物學上的定義是「兩生物體之間生活在一起的交互作用」。人和自然的關係亦同。

 

 一直以來,人類依存在整個大的自然系統下,進行著各種活動。然而人類的發展導致氣候變遷,自然環境的破壞。過去曾為垃圾棄置場所、髒亂不堪的大漢溪河濱地,轉變為淨化汙水的人工濕地,植物來了,動物也來了,汙水不再直接排入大漢溪,而先透過濕地的轉化再排入,人類找回乾淨的溪流,也補充大漢溪的水流,而能維持她的自然運作。

 

這是一個人類試圖與自然重修共生的努力,透過復育河濱濕地。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下,強降雨、大乾旱,我們如何因應?同時不斷失去的濕地乃至於其他自然環境,我們怎麼看待?人與自然「共生」的願景是什麼樣子?

2018年新北濕地藝術季,帶領民眾去意識、去理解、去省思,進而付出一些行動,實踐「共生」願景。

2018藝術作品

Art Work

向上

藝術家|陳瑞錦

材料|稻草、蘆葦、棉線

在大自然生存法則導師,往往是最微妙、最謙卑的。

我以野地裡的蟻窩為發想概念,在生態循環中螞蟻扮演分解、結構、解構的重要角色,合作共生共享的生存法則,使它們在氣候變遷人為破壞中依然可以安居立命。

融合菌類的生長激素,表達生存向上的抽象造型。在一個優質的濕地中,複合的結構中往往會出現意料外的菌種、菇類,它們靠著濕地賦予的環境,努力向上生存。

夜間發射的光線是與人類互通的訊息,解讀在於觀者的內心省思。

迴圓

藝術家|蔡依潔、蔡宜樺

材料|漂流木、竹子、稻草、蘆葦

由一個扭轉、不終止的彎曲面形成,在此作品的集體創作階段透過創作者本身、志工、甚至民眾的參與,接力將曲面完成,由多人共同參與的過程也如同現實生活裡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環境問題,是一個漫長而必須接力完成的永續任務。

2018系列活動

Event

2018新北濕地藝術季

展期:2018/8/18-9/18

座談會紀實

環境與人相知,共創濕地的藝術經驗 — 跨越那道隔離濕地的牆

藝術與濕地的交會

2018新北濕地藝術季導覽

靜謐的大漢溪畔藏有許多故事,值得喜歡藝術或自然的妳/你前來一起聊聊。這塊濕地是許多生物的家,同時也是作品的展示的場域。

在深度導覽中,妳/你除了可以觀察生物、欣賞作品,更可以用嶄新的角度重新看待我們的生活,想想我們如何身處其中,而共創美麗。

創作座談會

今年春天為期一個月的徵件,6月初公告獲選的兩組藝術家,歷經3個月的創作期,前前後後共約25名志工的全力相挺,藝術家帶領大家完成了兩件大型自然藝術裝置-《向上》及《迴圓》,相信這段日子對於藝術家、策展團隊、志工你我都是相當難能可貴的,8/24這天,我們希望邀請你/妳前來,一起來談談關於我們的新北濕地藝術季,也歡迎對藝術季有興趣的一般大眾報名參與喔!

藝術季開幕活動

現場集結20個綠生活市集攤位,推廣好食、好物;並特別邀請「鹿角溪溼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演出兒童劇《勇闖鹿角溪溼地王國》,還有「巴奇先生」、「把妹哥」、「沈筱卿」和「塔塔」等表演團體帶來精彩的音樂表演,另外還特別將8月4日割稻趣活動民眾所創作的稻草人搬到藝術季現場一併展出,並設置滾稻草互動區,讓大朋友、小朋友一起同樂,誠摯的邀請您與我們來一場低塑的綠色野餐派對,絕對會帶給您一個難忘的盛夏之夜。本活動自由入場,全程不使用一次性用品,歡迎您自備野餐墊、食物與杯盤一起同歡。

割稻趣

想知道種在大漢溪沿岸人工濕地的稻子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邀請民眾一起越過堤防,來到大漢溪溪畔,拜訪黃橙橙的水稻田,體驗割稻、聆聽濕地的故事、玩玩稻子創作,透過知識、體驗及創作深入了解濕地與水稻、濕地與環境、濕地與生活的親密關係。

2017

2017

新北濕地藝術季

2017年秋天,新北市政府高灘地工程管理處於10月28日(六)-12月31日(日)板橋端新月橋下,舉辦首屆「新北濕地藝術季」活動,以「濕地律動」為主題進行自然創作,人類向自然取經,創造人工濕地,用來淨化生活汙水,看似控制自然,其實都是在自然律動之下運作。在濕地的自然律動下,我們敬畏、學習、模仿與創作。特別邀請3位藝術家以人工濕地水質淨化為核心主軸,運用濕地自然素材進行藝術創作,讓板橋新月橋下堤外廣場搖身一變成為藝術作品展覽空間。

 

於10月28日(六)開幕活動舉行「開幕音樂會:金秋.裊裊知音」,邀請舞蹈生態系創意團隊為開幕活動創作舞蹈作品「金色濕地」揭開序幕,現場邀請新北市的學校音樂社團:文德國小管樂團、莒光國小箏樂團、溪崑國中直笛團、福星少年弦樂團及重慶國中管樂團帶來充滿熱情活力的音樂響宴。當天還有自然素材的手作體驗及大漢溪濕地生態廊道介紹,在一片綠意與水岸邊,徜徉、欣賞、聆聽、感受濃濃的藝術氣息與秋天獨有的浪漫,與濕地來一場美麗的邂逅!

新北_藝術季_介紹海報A2_V2_FAO-01.jpg

濕地律動

藝術x生態x音樂

「在濕地的自然律動下,我們敬畏,我們學習,我們模仿,我們創作。」

 

唯有自然的運轉,人類才能取之於、用之於、受惠於自然,而在濕地中,水的部分更是。

將自然的律動感,以不同形象的筆觸在天、土、水中流動,而流動的力量乘載著渺小的人,仰望著天際向未來前行。

 

以超現實的色彩與扭曲的形體,暗示畫面中對現實的抽離與省思的意味,即是2017年新北濕地藝術季主要傳達的涵義--面對自然的謙卑之心。

 

此次藝術季創作主題為「濕地律動」,「律動」為有規律地行動或有節奏地跳動,人類向自然取經,創造人工濕地,用來淨化生活汙水,看似控制自然,其實都是在自然律動之下運作。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將帶領民眾走入不一樣的濕地空間,與作品產生互動的同時,與濕地的連結也就於焉展開。

2017藝術作品

Art Work

蘆葦迷宮 Grass Labyrinth

藝術家|Ivan F. Moran

材料|竹子、溪畔長型水草、棉繩

Bamboo, Long Riverside Grass, Cotton String or Rope

本作品目的是為了讓參加者在大漢溪的濕地上享受趣味,同時也能吸收資訊。作品靈感來自水透過濕地被淨化並重新返回水循環此一複雜的過程。為了不傷害環境,所有的創作材料都是自然材質,也藉此深化民眾對議題的認識。

 

The artwork aim is to bring fun and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about the wetland at Dahan river. The project was inspired by the intricate process that water receives to get cleaned and put back into the river, the intention of using few but all natural materials is in order to not damage the environment and to also promote awareness towards this issue to the public.

回巢 Homecoming

藝術家|林秀蘋 Hsiu Ping Lin

材料|漂流木、桂竹、樹藤

Driftwood, Bamboo, Tree Vine

我的子宮,我的大地母親- 藝術計畫 最終波《回巢》:關於鹿與鷹的大地故事

作品《回巢》,創作靈感來自於森林大地的教導。從開始的重返子宮至個人生命的探索與蛻變,如今最終回,走向合一,藉由大型編織的藝術裝置,向大地母親致敬。

 

“Homecoming” the story of deer and eagle:

The inspiration of the weaving installation artwork “Homecoming” was deriving from the forest. The first phase “Returning to the Womb”, we focus on the exploration and transmutation of individual life; coming to the last phase, every element is integrated. Through the artwork, we pay our respect to mother earth. She is inclusive for all things on earth, no matter good or bad; She is open minded, extensive and fluid in one.

現形記

藝術家|顏妤真

材料|竹子、麻繩

退去一日的疲憊,將自己與貼身的纖維經洗滌後,高高掛在空中飄揚。大家好,歡迎來道濕地的日常!

《現形記》中體現對這片自然默默承受的不忍,冀望透過作品能深化人與自然的親密依存、建立與濕地的主客關係。

LOGO_工作區域 1.png
bottom of page